文︱周显富豪优配
《AM730》20周年午宴那天,王于渐教授发言,辩才无碍,妙语如珠,果然不愧是一代宗师。
他提及到一些数字:1991年,香港的企业主占了全民就业率的8.1%,但现在只剩下了2.1%。换言之,老板少了,打工仔多了,当然也意味着大量企业的失败,以及企业的大集团化。
问题在于,这究竟是好事,抑或是坏事?又用回王教授引用的数据富豪优配,美国的企业主比例,也是2%到3%之间,客观的事实是,美国在企业竞争力而言,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。从这角度看,香港在这方面,也不太坏呀!
日本的未来学家大前研一有一本书写过,书名偶忘之矣,日本的旅游业是温泉酒店,提供一泊二食;美国却是大型的主题乐园,如迪士尼、环球影城,相比之下,日本的一泊二食显然是不够竞争力。
这就是经济学上的“规模效应”,用中国的俗语说,叫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,皆因大企业在管理、研发等等方面,皆有优势。
以汽车制造业为例,大工厂可以巨量减低成本,在上海的工厂就写照。以高科技为例,研发费用之高,只有大企业方能支付得起。以香港人熟悉的地产发展为例,大型屋苑比单幢楼更加宜居。就是农业,也是美国的大规模耕种富豪优配,比起日本的小农经济,更有效率、成本更低。
以上这些,都是“规模效应”的好例子。不消说,更加长期、回报更慢的“投资”,如基本科研,只有政府方能支付得起。
毫无疑问,在“规模效应”之下,竞争力大了,但是大企业多了,意即贫富悬殊也加剧了,这就是今天的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状况。
然而,当大企业兼并,小企业倒闭,年轻人要想创业发财,经济要想添上活力,还有什么途径呢?
答案是:新经济。例如说,二十多年前,互联网初兴起时,大量一人公司在雨后春笋般涌现,就是今日的巨无霸amazon.com,也是贝索斯从一人公司干起,马云的阿里巴巴(9988)有着蔡崇信的大水喉支持,也不过是“十八罗汉”,只有18名员工而已。
所以,结论是:今日的香港的经济没有活力,原因是缺乏新经济。
万生优配_十大配资平台_在线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